时间: 2025-04-26 02:2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6:41
明德惟馨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明、德、惟、馨。字面意思如下:
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如同散发着香气,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和赞赏。这个成语强调了品德的内在美和外在影响。
明德惟馨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君子的品德,如《诗经》中有“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形容君子的德行光明正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道德行为的典范。
同义词:
反义词:
明德惟馨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表达高尚品德的固定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明德惟馨** 与儒家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明德惟馨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直、纯洁和高尚。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道德的完善,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用明德惟馨这个成语来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明德惟馨,照耀四方,
君子之行,如兰之芳。
明德惟馨 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阳光、清新的花香,以及宁静的读书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都与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高尚品德相契合。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irtue is its own reward”(美德本身就是回报),强调道德行为本身的价值,与明德惟馨有相似的内涵。
明德惟馨 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还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高尚的行为。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传达对道德价值的重视。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1.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惟】
(形声。从心,隹(zhuī)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惟,凡思也。 、 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 、 《汉书·张良传》-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
【组词】
惟思、 惟度、 惟念
4.
【馨】
(形声。从香,殸声。殸,籀文“磬”(qìng)。本义: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馨,香之远闻者也。 、 《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 《山海经·西山经》-丹木五岁五味乃馨成。 、 《诗·大雅·凫鷖》。毛传:“馨,香之远闻也。”-尔酒既清,尔淆既馨。 、 唐·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
【组词】
馨烈、 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