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16
“历山”是一个地名,通常指的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一座山,也称为千佛山。千佛山因山上有众多的佛像而得名,是著名的**圣地之一。
“历山”一词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千佛山在历史上曾是**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山”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代称,并在文化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文化中,“历山”具有重要的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信徒的朝圣地,也是文化遗产的象征。历山的存在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提到“历山”,我联想到的是宁静、庄严和历史的沉淀。这种联想可能源于山上的佛像和悠久的历史,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和敬畏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观过历山,那里的佛像和自然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山”:
历山之巅,佛光普照,
千年石刻,诉说往昔。
静谧之中,心灵得以净化,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我们寻找内心的宁静。
想象一幅画面:历山上,晨曦中的佛像在阳光下闪耀,鸟鸣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地名可能与或历史有关,例如印度的“鹿野苑”(Sarnath),也是的重要圣地。
通过对“历山”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地点,也承载了丰富的*和文化遗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1.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