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8:44
“上德不德”是一个源自**古代哲学和道德观念的词汇,尤其在《道德经》中有所体现。字面意思是指最高的德行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德行,而是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治的状态。这里的“上德”指的是最高层次的德行,“不德”则意味着不刻意追求德行,不显露德行。
在文学中,“上德不德”常用来描述圣人或智者的行为,他们的高尚品德不是通过外在的炫耀或刻意的行为来体现,而是通过内在的自然流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哲学或个人修养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哲学、伦理学或**文化研究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上德不德”源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文化中被广泛引用,成为讨论道德和行为方式时常用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上德不德”强调的是内在修养和自然流露,而不是外在的炫耀或刻意的行为。这种观念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都有所体现,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智者的形象,他们的高尚品德不是通过外在的炫耀,而是通过内在的自然流露。这种观念也影响了我对道德和行为的理解,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道德讲座中听到“上德不德”的概念,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于刻意,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自然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上德不德,自然流露,
无为而治,心境宁静。
内在修养,外在自然,
智者之道,千古传颂。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智者的画面,他们平静而自然地生活,不受外界干扰。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段宁静的古琴曲,传达出“上德不德”的深远意境。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观念可以在斯多葛主义中找到,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自然的行为,而不是外在的炫耀。
“上德不德”是一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词汇,强调内在修养和自然流露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提醒我注重内在的修养,而不是外在的炫耀。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创作中。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可道非道,常道无名。~,至德无盈。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1. 【上德】 至德;盛德; 指帝德; 借指帝王; 崇尚德行。上,通"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