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59
枭羹(xiāo g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枭鸟(猫头鹰)制作的羹汤”。在**古代,枭羹有时被用作一种刑罚或惩罚手段,象征着严厉的惩罚或报复。
在文学作品中,枭羹可能被用来象征残酷或不人道的刑罚,或者作为一种比喻,表示极端的惩罚或报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法律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枭羹一词源自**古代的刑罚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刑罚逐渐被废除,但这个词汇仍然保留在汉语中,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在**古代社会,枭羹作为一种刑罚,反映了当时法律的严酷和对犯罪的零容忍态度。这种刑罚的使用,也体现了社会对道德和法律的重视。
提到枭羹,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古代刑罚的残酷性和不人道性的反思,以及对现代法律制度的庆幸和珍惜。
在现代社会,枭羹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法律讨论中,作为对古代刑罚制度的一种探讨。
在创作中,可以将枭羹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用来描绘一个严酷或不公正的社会环境。
由于枭羹涉及的是一种古代刑罚,可能没有直接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通过描绘古代刑场的场景来激发相关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枭羹”这一概念的词汇,但类似的残酷刑罚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古罗马的角斗士制度等。
通过对枭羹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法律和社会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这个词汇提醒我们珍惜现代法律的进步和人道主义原则。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羹】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引证】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