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2:44
拘谨:形容人因为过分谨慎、顾虑多而显得不自然、不自在,行为拘束,不够放松。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拘谨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某些场合显得拘谨,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拘谨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的不自在,如“他在聚会上显得很拘谨”。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领域,拘谨可能与社交焦虑有关,描述个体在社交环境中的不适感。
同义词:拘束、拘泥、拘礼 反义词:自然、放松、大方
词源:拘谨一词源于汉语,由“拘”和“谨”两个字组成,“拘”意为限制、束缚,“谨”意为小心、慎重。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拘谨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拘谨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礼仪方面。然而,在现代社会,过于拘谨可能被认为是不够开放和自信的表现。
拘谨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不自在和紧张。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在社交场合手足无措的人,或者一个在重要场合过于谨慎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感到非常拘谨,因为担心出错而显得不够自然,影响了表达效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拘谨如初春的柳,轻轻摇曳,不敢放肆。”
视觉上,拘谨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紧绷的身体姿态,或者一个紧握的手。听觉上,可能是紧张的语调和断断续续的说话声。
在英语中,拘谨可以对应“reserved”或“shy”,但这些词汇在含义上可能略有不同,reserved更多指内向、不轻易表露情感,而shy则更多指害羞、害怕社交。
拘谨是一个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行为和态度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拘谨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社会交往中的细微差别。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窘】
(形声。从穴,君声。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窘,迫也。 、 《诗·小雅·正月》。传:“困也。”-又窘阴雨。 、 《离骚》-夫唯捷径以窘步。 、 贾谊《服鸟赋》-窘若囚拘。 、 《列子·黄帝》-窘于饥寒。 、 《汉书·郭解传》-贼窘自归。 、 《齐民要术·序》-穷窘之来,所由有渐。 、 《聊斋志异·狼三则》-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组词】
窘极、 窘冗、 窘辱、 窘涩、 窘穷、 窘敝、 窘暴、 窘乏、 窘匮、 窘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