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2:50
词汇“佼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佼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美好、出众。在《说文解字》中,“佼”解释为“好也”,“佼佼”则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优秀、卓越。
“佼佼”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逐渐从形容词转变为名词,用来指代杰出的人物。
在**传统文化中,“佼佼”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相联系,强调品德和才能的卓越。
“佼佼”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优秀、卓越的形象,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使用“佼佼”的情况,但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会经常遇到这个词,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佼佼者,立于世,风华绝代,无人能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文士,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中的高雅旋律,象征着卓越与美好。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outstanding”或“excellent”来表达类似的含义,但“佼佼”所蕴含的古典文化韵味是独特的。
“佼佼”一词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佼】
(形声。从人,交声。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诗·陈风·月出》。朱注:“佼人,美人也。”释文:“佼,本作姣。”-佼人僚兮。 、 《荀子·成相》注:“佼,亦好也。”-君子由之佼以好。 、 《礼记·月令》。注:“谓形容佼好。”-养壮佼。 、 《孔子家语·入官》。注:“犹好也。”-量之无佼民之辞。 、 《墨子·尚贤中》-面目佼好则使之。 、 《论衡·骨相》-陈平贫而饮食不足,貌体佼好。 、 《论衡·上世之人》-侗长佼好。 、 《后汉书·刘盆子传》。李贤注:“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组词】
佼人、 佼好、 佼易、 佼健
2.
【佼】
(形声。从人,交声。本义:美好)。
同本义。
【引证】
《诗·陈风·月出》。朱注:“佼人,美人也。”释文:“佼,本作姣。”-佼人僚兮。 、 《荀子·成相》注:“佼,亦好也。”-君子由之佼以好。 、 《礼记·月令》。注:“谓形容佼好。”-养壮佼。 、 《孔子家语·入官》。注:“犹好也。”-量之无佼民之辞。 、 《墨子·尚贤中》-面目佼好则使之。 、 《论衡·骨相》-陈平贫而饮食不足,貌体佼好。 、 《论衡·上世之人》-侗长佼好。 、 《后汉书·刘盆子传》。李贤注:“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组词】
佼人、 佼好、 佼易、 佼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