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1:00
创痍未瘳(chuàng yí wèi chōu)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创伤尚未痊愈。其中,“创痍”指的是创伤、伤痕,“未瘳”表示尚未痊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灾难或其他严重破坏后的社会或地区,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创痍未瘳常用来描绘战后的景象,如废墟、流离失所的人们和尚未重建的社会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或政治演讲中,它可以用来描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后的长期影响。
创痍未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战争或灾难后的长期影响。
在文化中,战争和灾难常常被视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创伤。创痍未瘳**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以及对恢复和重建的期待。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灾难的无情。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社会问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创痍未瘳来描绘一个历经沧桑却依然坚韧不拔的形象:
战火燃尽繁华梦, 创痍未瘳心不空。 岁月流转沧桑路, 坚韧如初志不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战后的废墟,破碎的建筑物和人们疲惫的面孔。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沉重而缓慢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悲怆交响曲,来增强这种沉重和悲凉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找到,如英语中的“scars of war”或“lingering effects of disaster”,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创痍未瘳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战争或灾难后状态的词汇,它还承载了人们对和平与重建的深切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
1.
【创】
始造。
【引证】
《广雅》-创,始也。 、 《国语·周语》。注:“造也。”-以创制天下。 、 《孟子》-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 顾炎武《复庵记》-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组词】
首创;草创;创行、 创垂、 创基、 暂创一室;创造、 创建
惩治。
【引证】
《书·益稷》。传:“惩也。”-矛创若时。 、 《汉书·冯奉世传》。注:“谓惩惧也。”-羌虏破散创艾。
【组词】
创惩
2.
【痍】
创伤。
【引证】
《公羊传》-楚子郑师败绩。败者称师,楚何以不称师?王痍也。王痍者何?伤乎矢也。 、
3.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引证】
《小尔雅·广诂》-未,无也。 、 《论语·子罕》-未由也已。 、 《论语·宪问》-未之难矣。 、 《公羊传·隐公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 、 《吕氏春秋·开春》-吾未有言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未百步则返。 、
【组词】
未际、 未的、 未从、 未傅、 未遑、 未遇、 未宾、 未集、 未臻、 未极、 未意之志、 未第、 未萌
4.
【瘳】
(形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本义:病愈)。
同本义。
【引证】
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组词】
瘳恙、 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