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4:09
洗心涤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洗心灵,涤除杂念。它形容彻底改变态度或思想,摒弃旧有的不良思想或*惯,以达到一种新的、纯净的精神状态。
洗心涤虑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洗心而涤虑,将以有为也。” 它源自儒家思想中的“修身”理念,强调通过内心的净化和思想的整理来达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洗心涤虑与儒家和道家的修身养性思想紧密相关。它强调个人通过内在的自我反省和道德修养来实现社会角色的和谐与完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清新、积极向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流,洗净一切尘埃,带来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或困惑时,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洗心涤虑,放下过去的包袱,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洗心涤虑后,心如明镜台,尘埃不复来。”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澈的溪流或瀑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流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洗心涤虑的清新和净化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nse one's mind”或“purify one's though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心灵的净化和更新。
洗心涤虑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晰,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成长,实现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而天下皆洗心涤滤,以听朝廷之所为。
自是知县~,遂为良牧。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4.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