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37
回黄转緑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颜色由黄变绿。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情况发生了变化,通常指由坏变好,由衰败转向兴盛。
在文学作品中,回黄转緑 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变化,如植物的叶子由枯黄转为翠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或生命的复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心情或境遇的改善。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园艺,它可能特指植物的生长周期。
同义词 转危为安 和 否极泰来 都表示情况由坏转好,但 回黄转緑 更侧重于自然或生命的变化,而 转危为安 和 否极泰来 则更多用于比喻人的境遇或社会状况的变化。
回黄转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被用来比喻各种情况的变化。
在文化中,绿色常被视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而黄色则有时与衰败或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回黄转緑** 这个成语在文化上承载了从衰败到复兴的积极寓意。
回黄转緑 这个成语给人以希望和乐观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复苏和困境的克服,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个人生活中,回黄转緑 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经历困难后重新振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在失业后找到了新的工作,可以说他的生活回黄转緑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寒冬过后,大地回黄转緑,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希望如嫩芽,破土而出, 生命之歌,再次奏响。
回黄转緑 可以联想到春天里嫩绿的树叶和清新的空气,以及鸟儿的歌唱。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片枯黄的草地逐渐变成翠绿的景象;听觉上,可以想象春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urn over a new leaf",意指开始新的生活或做出改变,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变化和希望的含义。
回黄转緑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生活中的转变和希望。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并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
3.
【转】
旋转;打转。
【引证】
《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者飘转。
【组词】
转丸、 转灯、 机器转子团团转;砂轮转得快;地球绕着太阳转
绕过。
【引证】
《老残游记》-由千佛山脚下往东,转过山坡,竟向南去。
4. 【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