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2
词汇“地耳”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它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即“地耳草”,学名为“Eremochloa ophiuroides”,也称为“百慕大草”或“百慕大草坪草”,是一种常用于草坪和*场地的耐旱草种。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地耳草,绿意盎然,
在烈日下依旧坚韧。
无需多情的水滴,
自有一片天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耳”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的领域和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耳,主听也。 、 《白虎通·情性》-耳者,肾之候。 、 《春秋·元命苞》-耳者,心之候。 、 《鬼谷子·权篇》-耳目者,心思之助也。 、 《易·说卦》-坎为耳。 、 明·刘基《苦斋记》-忠言逆耳利于行。 、 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组词】
耳目官、 耳斡儿、 耳朵垂子、 耳根厢、 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