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48
名下 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机构拥有或控制的财产、权利、债务等。它通常用于法律和财务语境中,表示某物或某项权利的法定所有权归属于某人或某机构。
“名下”一词源自汉语,由“名”和“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名”指名字或名义,“下”指下方或归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法律上的所有权归属。
在**文化中,“名下”常与财产、权利的合法性相关联,强调法律和社会认可的所有权。在社会交往中,明确某物“名下”归属有助于避免纠纷和误解。
“名下”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因为它涉及法律和财务的正式记录。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权利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名下”来解释我的房产所有权,确保交易过程中的法律清晰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在名下的土地上,每一寸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广阔的田野上,背后是一份地契,上面写着“名下”。这幅画可能伴随着宁静的乡村音乐,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安宁。
在英语中,“名下”可以对应为“under one's name”或“in one's name”,用法相似,但语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名下”是一个在法律和财务领域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明确所有权和责任的归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名下”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沟通和处理相关事务。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