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8:15
“寂天寞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空寂静,大地荒凉。它形容环境极其寂静和荒凉,没有生气,给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寂天寞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寂静和荒凉往往与孤独、凄凉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孤独情感的深刻体验。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孤独和凄凉。它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和孤独的个体,可能引发对孤独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独自旅行中体验到“寂天寞地”的感觉。那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夜晚几乎没有灯光,只有星空和寂静的山风,那种孤独和荒凉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寂天寞地夜,星辰独自明。风过无痕迹,心随月光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沙漠或寂静的夜晚星空。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声、虫鸣或寂静中的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olate”或“deserted”,它们也有荒凉和无人居住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寂天寞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荒凉,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孤独和凄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
1.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寞】
寂静;无声响。
【引证】
《楚辞》-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