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8:22
封诰(fēng gào)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指的是赐予臣子的封号和诰命。封号是对臣子的荣誉称号,而诰命则是**下达的正式文书,用以授予封号或其他荣誉。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封诰”常用于描述**对功臣的赏赐,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多次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正式的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古代文献研究中,“封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封诰”一词源于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历史文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更多用于学术研究和历史叙述。
在古代社会,封诰是对臣子的一种重要赏赐,代表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这种制度体现了古代**的等级制度和君臣关系。
提到“封诰”,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历史和君臣之间的忠诚与荣誉。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重和尊贵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封诰”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学*历史或参与相关文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封诰”来描绘古代君臣之间的互动和荣誉授予的场景。
结合古代宫廷的视觉元素,如龙袍、玉玺,以及宫廷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封诰”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荣誉授予制度也有存在,如欧洲的爵位制度,但具体的词汇和形式有所不同。
“封诰”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1.
【封】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引证】
《周礼·春官·保章氏》-所封封域。 、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 、 《吕氏春秋·乐成》-使田有封洫。 、 《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组词】
封内,封外、 封守、 封界,封略、 封洫、 封畔
2.
【诰】
(形声。从言,告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上告下曰诰。
【引证】
《说文》。段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诰,告也。 、 《说文通训定声》-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安当之。 、 《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 、 《易·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 《列子·杨朱》注-告上曰告,发下曰诰。 、 《书·序》-雅告奥义。 、 《荀子·大略》。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诰誓不及五帝。 、 《书·大诰》释文-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
【组词】
诰命夫人、 诰授、 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