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8:36
“丹赤漆黑”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颜色词汇组成:丹(红色)、赤(红色)、漆(黑色)、黑(黑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颜色非常鲜明或对比强烈,尤其是红色和黑色的对比。
“丹赤漆黑”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四个表示颜色的汉字组成,没有复杂的历史演变。在古代汉语中,这些颜色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经常用于描述物品的颜色。
在**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喜庆和好运,而黑色则常与庄重、神秘相关。因此,“丹赤漆黑”在描述某些具有强烈文化象征意义的物品或场景时,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能够唤起人们对色彩对比的直观感受。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感到震撼或印象深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看到一幅画,其色彩运用了“丹赤漆黑”的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丹赤漆黑夜,星辰点缀间,一抹深邃,一抹热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中红色和黑色的强烈对比;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某些具有强烈节奏和对比的音乐作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色彩对比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丹赤漆黑”这个成语在描述色彩对比时非常有力,能够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效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2.
【赤】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赤,南方色也。 、 《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 、 《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其色赤。 、 《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赤刀。 、 《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 《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困于赤绂。 、 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日上,正赤如丹。
3. 【漆】 (形声。从水,桼声。本义:漆水)。 同本义。古水名。
4.
【黑】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古“囱”字,即烟囱;下面是“炎”(火)字,表示焚烧出烟之盛。合起来表示烟火熏黑之意。本义:黑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 《小尔雅》-纯黑而反哺者,谓之乌。 、 《易·说卦》-坤为黑。 、 《素问·气交变大论》-黑气乃辱。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公孙黑。 、 《左传·昭公元报》-楚公子黑肱。 、 《荀子·大略》-大夫黑弓,礼也。
【组词】
黑气、 黑章、 黑麻、 黑眸、 黑斑、 黑参参
1. 【漆黑】 谓极暗无亮光; 颜色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