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52
小前提:在逻辑学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一种演绎推理形式)中,小前提是指与小项(三段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直接相关的陈述。三段论通常由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小前提通常用来建立小项与中项(连接大项和小项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小前提”一词源自拉丁语“minor praemissa”,在逻辑学中,它最初用于描述三段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逻辑学的发展,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推理和论证中。
在西方哲学和逻辑学传统中,三段论和小前提是基础概念,对学术和法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东方文化中,虽然逻辑推理的形式不同,但类似的推理结构也存在于哲学和辩论中。
“小前提”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谨和理性的感觉,因为它与逻辑推理紧密相关。在学术讨论中,正确构建小前提是确保论证有效性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在辩论或解释复杂问题时,不知不觉地使用类似小前提的逻辑结构。例如,在解释为什么选择某个产品时,我们可能会先提出一个与产品特性相关的小前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逻辑的花园里,小前提是那细嫩的枝条,连接着知识的果实与理性的根。”
想象一个法庭场景,律师在陈述案件事实时,这些事实就像是小前提,为最终的判决铺垫。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minor premise”,德语中的“kleine Prämisse”,都指代逻辑推理中的小前提。尽管语言不同,但概念是普遍的。
“小前提”是逻辑推理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在学习和应用逻辑时,理解小前提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构建类似小前提的逻辑结构,来提高我们的表达和论证能力。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3.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