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5:24
木简:木简是指用木材制成的简牍,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载体之一。它们通常由竹子或木材制成,表面经过处理以便书写。木简在纸张普及之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尤其在汉代以前。
木简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材质和用途,即用木材制成的简牍。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木简逐渐被淘汰,但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时,木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木简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书写材料,也是法律、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木简的使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书写惯和技术水平。
木简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学术氛围和文化传承。它们代表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连续性。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保存完好的木简,它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木简:
木简上刻着古老的诗行, 时间的尘埃覆盖了岁月的痕迹。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历史的低语,文化的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学者在昏黄的灯光下,细心地在木简上刻写文字。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深沉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书写材料如埃及的纸莎草和欧洲的羊皮纸,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了类似的角色,但材质和形式有所不同。
木简作为古代书写材料,不仅承载了文字信息,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木简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书写方式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简】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引证】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 、 《礼记·王制》。注:“策书也。”-执简记。 、 《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
【组词】
简素、 简书、 简札、 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