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4:55
词汇“斋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老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或态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斋肃”进行深入分析:
“斋肃”由两个字组成:
结合起来,“斋肃”描述的是一种在斋戒或类似**仪式中表现出的庄重、严肃的态度或氛围。
“斋肃”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仪式和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文学和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斋肃与仪式、祭祀活动紧密相关,体现了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敬畏。
“斋肃”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宁静、敬畏和虔诚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参加**活动或正式的仪式,可能会用到“斋肃”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氛围或自己的态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寺庙钟声悠扬,僧侣们斋肃地诵经,心灵得以净化。”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olemn”(庄严的)或“reverent”(恭敬的),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斋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和礼仪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斋】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斋,戒洁也。 、 《周礼·膳夫》-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 、 《周礼·太牢》-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 、 《论语》-斋必变食,至不多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虽斋。 、 、 、 《明史》-专意斋醮。
2.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训文》-肃,持事振敬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 、 《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 《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 、 《国语·周语》-宽肃宣惠。 、 《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 《后汉书·邓皇后传》-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组词】
肃敬、 肃迓、 肃奉、 肃括、 肃修、 肃如、 肃服、 肃然、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