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1:22
意向:指个人或集体的心理倾向、意图或目的,通常涉及对未来行动的计划或期望。
意向一词源自拉丁语“intentio”,意为“伸展、延伸”,后来演变为指心理上的延伸或指向。在现代汉语中,意向通常指个人的心理倾向或目的。
在东方文化中,意向常常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相关联,如“君子之意向,必先正其心。”在西方文化中,意向更多与个人自由和选择相关。
意向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有目标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有计划、有目的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意向常常与我的职业规划相关。例如,我曾有一个意向是成为一名教师,这个意向引导我选择了教育专业,并为之努力学习。
诗歌: 意向如风, 吹拂心田, 引领我, 向远方。
视觉:意向可以联想到一张地图,指向远方的箭头,或是航海中的指南针。 听觉:意向可以联想到激励人心的演讲,或是鼓舞人心的音乐。
在英语中,“意向”可以对应为“intention”或“intent”,在法语中为“intention”,在德语中为“Absicht”。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意向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和方向,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通过对意向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生活,实现个人和职业上的目标。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