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08
词汇“申审”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申”和“审”。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申审”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申”字在汉语中有申请、陈述、说明的意思;“审”字则有审查、审核、仔细看的含义。结合起来,“申审”通常指的是提交申请并接受审查的过程,常见于法律、行政、学术等领域。
“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伸展、陈述;“审”字则源于古代的“审察”之意,后逐渐演变为审查、审核的含义。两者结合的“申审”一词,反映了从申请到审查的完整过程。
在**,申审流程常常与官僚体系和行政效率相关,有时被批评为繁琐和低效。然而,它也是确保程序公正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提到“申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等待、焦虑和不确定性,因为它涉及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拒绝。
在个人生活中,申审可能涉及到申请学校、工作、签证等各种正式程序,每次申审都是对个人准备和耐心的考验。
在诗歌中,可以将“申审”比喻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关卡,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地申审和努力。
视觉上,“申审”可能让人联想到堆积的文件、忙碌的办公室和紧张的面孔;听觉上,可能是键盘的敲击声、打印机的嗡嗡声和电话的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流程可以用“submission and review”来表达,反映了不同语言中对类似概念的表达方式。
“申审”是一个涵盖了申请和审查两个阶段的词汇,它在法律、行政和学术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相关的正式流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申审”可以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申】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同本义;约束。
【引证】
《说文》-申,束身也。 、 《淮南子·原道》。注:“束也。”-约车申辕。 、 《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畏忌自申。 、 《汉书·元帝纪》-勒兵申教令。 、 《礼记·杂记》-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 曹植《洛神赋》-申体防以自持。
【组词】
申束
2.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