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13:00
冻石:冻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被冻结的石头。在实际使用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石头因低温而表面结冰,或者是一种特殊的石材,如冻石膏等。
冻石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冻”和“石”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冻结和石头。在古代文献中,冻石可能更多指的是自然现象,而在现代,它可能更多地被用于描述特定的石材。
在**文化中,冻石可能与冬季、寒冷和坚韧等概念相关联。在某些地区,冻石还被用于建筑材料,体现了其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冻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寒冷、坚硬和不易改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冬天的严寒和自然界的坚韧。
在个人经历中,冻石可能与冬季的户外活动相关,如在结冰的湖面上滑冰,或者在寒冷的天气中观察自然景观。
在诗歌中,冻石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心如冻石,不畏风霜, 岁月流转,依旧坚强。
冻石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冬季景象,如结冰的湖面和呼啸的北风。视觉上,它可能与白色、冰晶和冷色调相关;听觉上,它可能与风声和冰裂声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冻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通常与寒冷和坚硬相关。例如,英语中可能用“frozen sto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冻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冻石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寒冷、坚韧等概念,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冻】
(形声。从仌(bīng),东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冻,仌也。 、 《风俗通》-壮冰曰冻。 、 《礼记·月令》-水始冰,地始冻。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冻柱、 冻浦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