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2:15
“学古”字面意思是指学*古代的知识、文化、技艺或思想。它强调对过去的尊重和继承,通常涉及对历史文献、传统艺术、古代哲学等的深入研究。
“学古”一词源于汉语,由“学”和“古”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学”指学,“古”指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古”逐渐成为专门指代对古代知识的研究和学的词汇。
在**文化中,“学古”具有深厚的传统意义,强调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它与儒家思想中的“尊古”和“复古”观念相呼应,认为古代智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学古”给人以沉稳、博学、传统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文化遗产,激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的珍视。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参与一个关于古代文学的研究项目,深刻体会到“学古”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学古”:
古风徐来,学古之心,
墨香纸韵,传承千年。
诗行间,古意盎然,
学古之道,智慧之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lassical studies”或“ancient studies”,强调对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研究。
“学古”不仅是对古代知识的学,更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智慧,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学古”,我更加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希望将其融入到我的学术和创作中。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