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8:27
梅园新村: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一个住宅区、社区或者村庄,其名称来源于“梅园”,即种植梅花的地方,而“新村”则意味着这是一个新建的或现代化的居住区。
在文学作品中,“梅园新村”可能被用来象征宁静、优雅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环境。在口语中,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的指代。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房地产,它可能涉及到该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同义词:梅花村、梅苑小区、梅林新村(都可能指代类似的地理位置或居住区) 反义词:工业区、商业中心、老旧社区(与自然环境或新建社区相对立的概念)
“梅园”一词源于**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喜爱,梅花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新村”则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指新建的社区或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这类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越来越常见。
在**文化中,梅花因其冬季开放的特性而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象征意义。因此,“梅园新村”可能被视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的地方。
提到“梅园新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居住环境、优雅的自然风光和和谐的社区生活。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名为“梅园新村”的地方,或者在旅行中听说过这样的地名,从而对这个词汇有了具体的认知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梅园新村的静谧中,梅花悄然绽放,诉说着冬日的坚韧与春日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片梅花盛开的景象,听到风吹过梅树的沙沙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可以增强对“梅园新村”这一词汇的感官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梅园新村”的词汇,但类似的命名方式,如以植物或自然景观命名的社区,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
“梅园新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美学等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引证】
《山海经·中山经》-其木多梅梓。 、 《诗·秦风·终南》-有条有梅。 、 《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墓门有梅。
2.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
3.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4.
【村】
(形声。从邑,屯声。本义:村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铉曰:“今俗作村。”-邨,地名。 、 陶潜《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环村居者皆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