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6:38
“烂柯仙客”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字面意思是指在烂柯山上遇见的仙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或仙人。
在文学作品中,“烂柯仙客”常被用来描绘那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隐逸文化、道教思想或古代文学时,它会被提及。
“烂柯仙客”源自《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讲述一个人在烂柯山上遇见仙人,仙人告诉他山中一日,世上已千年。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隐居深山、不问世事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隐士文化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因此,“烂柯仙客”这个词汇也反映了这种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超然和宁静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读过一些关于隐士的书籍,其中不乏对“烂柯仙客”这一形象的描绘。这些故事让我对隐逸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向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烂柯山上仙客居, 白云深处自逍遥。 尘世纷扰不相干, 只愿此生共山高。”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者坐在烂柯山的山巅,四周云雾缭绕,他的脸上带着宁静的微笑。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琴曲,悠扬而深远。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隐士形象也有,如“hermit”或“recluse”,但“烂柯仙客”这个词汇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烂柯仙客”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学*这个词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对的隐士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1.
【烂】
(形声。从火,阑声。本义:煮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爛。-孏,孰也。 、 《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 、 晋·干宝《搜神记》-三日三夕不烂。
2.
【柯】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柯,斧柄也。 、 《广雅》-柯,柄也。 、 《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 、 《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组词】
柯斧、 柯长三尺
3.
【仙】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僊,长生迁去也。 、 《汉书·郊祀志》-求僊人羡门之属。 、 《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仙圣为之臣。
4.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