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0:34
和谐社会: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平衡,没有严重的冲突和矛盾,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达到了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状态,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
“和谐社会”这个词汇在**古代哲学中就有体现,如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成为政府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和谐社会”是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发展目标,旨在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减少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和平、稳定、繁荣的社会景象。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使用“和谐社会”这个词汇,表达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例如,在参与社区活动时,我会强调合作和理解的重要性,以促进社区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和谐社会的蓝图中,
每个人的梦想都能自由飞翔,
不同声音和谐共鸣,
共同编织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不同文化中,“和谐社会”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集体和谐和社会秩序。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政治目标,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的长远和谐与稳定。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谐】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引证】
《尔雅》-谐,和也。 、 《书·尧典》-克谐以孝。 、 《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 《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初刻拍案惊奇》-夫妻谐老。
【组词】
谐当、 谐和、 谐调、 谐奏、 谐律
3.
【社】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社,地主也。 、 《春秋传》-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论衡·顺鼓》-社,土也。 、 《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以社以方。 、 《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命民社。 、 《荀子·礼论》。注:“社,土神。”-故社,祭社也。 、 《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故祀以为社。 、 《白虎通·社稷》-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
4.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