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4:10
抓手(zhua sho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抓住的手”,但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被用作比喻,指的是解决问题或推进工作的关键手段、方法或策略。它强调的是一种有效且直接的行动方式,能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抓手”的使用有所不同:
“抓手”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其字面意义“抓住的手”。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被用作比喻,特别是在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在文化中,“抓手”强调的是务实和效率,这与人重视实际效果和结果的价值观相吻合。
“抓手”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有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果断和有效的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如何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使用“抓手”这个词,以强调找到关键方法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在生活的迷宫里,我寻找着抓手,每一个决定,都是通往光明的钥匙。”
视觉上,“抓手”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强有力的手抓住某个物体,而在听觉上,它可能与坚定和有力的声音联系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verage point”或“key point”,它们都强调了在解决问题或实施策略时的关键性。
“抓手”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比喻,它帮助人们理解和描述在解决问题或推进工作时的关键方法。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抓手”这个词,能够增强我的表达的准确性和力度。
1.
【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人用指甲或带齿的东西或动物用爪在物体上划过。
【引证】
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组词】
抓挠、 抓心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