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29:14
激愤填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之情充塞胸膛。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极度愤怒而情绪激动,胸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激愤填膺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人物在面对不公、背叛或重大挫折时的强烈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公众对某些社会不公**的集体情绪反应。
同义词:怒火中烧、愤愤不平、怒不可遏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淡然处之
这些同义词在表达愤怒情绪时各有细微差别,但都强调了情绪的强烈和激动。反义词则表达了平静和冷静的态度。
激愤填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情感描述的丰富性和细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描述强烈情感的有效工具。
在文化中,愤怒被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有时被认为是正义感的体现。激愤填膺**这个成语在描述个人或集体对不公行为的反应时,强调了情感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激愤填膺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对不公的憎恶。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面对不公时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而战。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起不公正的**,当时我感到激愤填膺,决定采取行动,尽管最终结果并不完美,但至少我尽力表达了我的不满和立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激愤填膺,心如烈焰。
不公之影,无处遁形,
正义之声,响彻云霄。
激愤填膺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风雨中,面对着不公的势力,他的眼神坚定,胸膛因愤怒而起伏。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rning with anger" 或 "seething with rage",这些表达也强调了愤怒的强烈和内心的激动。
激愤填膺这个成语在描述强烈情感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愤怒的情绪,还强调了这种情绪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顾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学,不迨于至,以超圣人之域,焕乎贤者之业。
1.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2.
【忿】
(形声。从心,分声。从“心”,表示与心情有关。本义:愤怒,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忿,悁也。 、 《广雅》-忿,怒也。 、 《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 、 《礼记·大学》-身有所忿窒。 、 《楚辞·怀沙》。注:“恨也。”-惩违改忿兮。 、 《庄子·达生》-忿慉之气。 、 《玉篇》-忿,恨也,怒也。 、 《战国制·秦策》-伯主约而不忿。 、 《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组词】
忿恨、 忿气、 忿怒、 忿疾
3.
【填】
安定。 同: 镇
【引证】
《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
4.
【膺】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膺,胸也。 、 《国语·鲁语》-无搯膺。 、 《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 、 《楚辞·悲回风》-编愁苦以为膺。 、 《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 、 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组词】
膺门、 膺臆、 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