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53
孟月:在汉语中,“孟月”通常指的是农历每季的第一个月,即春季的正月、夏季的四月、秋季的七月和冬季的十月。这里的“孟”字有“开始”或“第一”的含义。
“孟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孟”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长”或“大”,后来引申为“开始”或“第一”。在古代历法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被称为“孟月”,这种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季节的更替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孟春之月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孟冬之月则象征着收藏和准备。这些季节性的象征在节日、俗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孟月”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季节的循环和自然的变化。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对新生事物的期待,或是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季节性活动或节日时使用“孟月”这个词,例如在谈论春节(农历正月)时提到“孟春之月”。
诗歌: 孟春之月,花开满园, 东风轻拂,万物复苏。 孟夏四月,蝉鸣树梢, 阳光炽烈,大地热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指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但具体名称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使用“early spring”或“early summer”等表达。
“孟月”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历法意义,它不仅指代每个季节的开始,还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孟月”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和表达季节变化的美妙。
1.
【孟】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孟,长也。 、 《书·康诰》-孟侯。 、 《书·大传》-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 、 《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彼美孟姜。 、 《方言十二》-孟,姊也。 、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
【组词】
孟兄;孟孙;孟仲叔季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