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9:26
丝绵 是指用蚕丝或其他纤维制成的柔软、轻盈的填充材料,常用于制作被子、枕头、服装等。它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透气性,同时也非常轻便。
丝绵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蚕丝是一种珍贵的材料,用于制作各种高档纺织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绵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填充材料,但其高品质和舒适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文化中,丝绵与高品质和奢华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丝绵制品常被用作礼物,象征着温暖和关怀。
丝绵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舒适和温暖。它让人联想到柔软的触感、温暖的被窝和宁静的夜晚。
在我的生活中,丝绵被广泛用于冬季的床上用品,为我提供了温暖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诗歌:
在寒冷的冬夜,
丝绵被轻轻覆盖,
温暖如春,
梦乡中,
我与星辰共舞。
视觉:想象一片柔软的丝绵,白色、轻盈,仿佛云朵一般。 听觉:想象在寒冷的夜晚,丝绵被轻轻覆盖时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丝绵可能被翻译为不同的词汇,但其作为舒适和高品质填充材料的概念是普遍的。
丝绵 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专业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代表了舒适、温暖和高品质,是语言学*和表达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绵】
(会意。从帛,从糸(mì)。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引证】
《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绛缇絓紬丝絮绵。 、 《资治通鉴》-身衣布衣,木緜皁帐。 、 白居易《新制布裘》-吴绵软如云。
【组词】
绵子、 绵衣、 绵帛、 绵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