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31:05
写篆文和籀文所用的笔法。
1.
【篆】
(形声。从竹,彖(tuàn)声。从竹,与简册有关。本义: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史籀所作为大篆,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许君所云八体,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 、 左思《吴都赋》。注:“篆书于素也。”-鸟书篆素。 、 明·魏学洢《核舟记》-用篆章一。
【组词】
篆炉、 篆体、 篆虫、 篆题、 篆隶、 篆记
2.
【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籀,读书也。 、 《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卜籀云。 、 章炳麟《检论·订孔下》-重籀《论语》诸书。 、 清·龚自珍《知归子赞》-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
【组词】
籀读、 籀书
抽取;引出。 同: 抽
【引证】
唐·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
【组词】
籀演
3.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