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55:22
“五神通”是一个源自的概念,指的是五种超自然的神通能力,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这些能力在中被认为是修行者通过禅定和智慧的修*可以达到的境界。
在文献和修行实践中,“五神通”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修行者在精神层面上的成就。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象征人物的超凡能力或精神境界的提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或哲学话题时。
同义词:神通广大、超能力 反义词:无能为力、凡人
“五神通”源自梵文,随着传入,这个概念也被引入并逐渐融入汉语词汇中。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保持了其和哲学的内涵,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局限于和哲学讨论中。
在**文化中,“五神通”代表了修行者精神层面的成就和超越世俗的能力。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精神或心理层面有特殊能力的人。
对于我来说,“五神通”带有一种神秘和超脱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精神修炼和内在力量的探索。这个词汇在表达上可能激发人们对超越常规能力的向往和好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文献时遇到过“五神通”这个词汇,它让我对精神修炼和内在探索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神通”:
在静谧的禅室里,
我寻求五神通的奥秘,
天眼开启,洞察世间万象,
他心通达,感知众生悲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修行者在静谧的禅室中打坐,周围环绕着象征五神通的符号或图案。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冥想音乐,让人联想到精神修炼的氛围。
在其他**或哲学体系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印度教中的“六神通”(ṣaṭ-bhaiṇṭī),但具体内容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五神通”作为一个术语,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和哲学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代表了精神修炼的高级阶段,激发人们对内在力量和超越常规能力的探索。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深入地理解**和哲学的复杂性。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引证】
《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 《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以祀天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组词】
神司、 神会、 神祗、 神浒、 神馆、 神歌
3.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