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1:12
“挑礼”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礼仪、礼节方面挑剔或过分讲究。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礼仪的要求过于严格,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在不同的语境中,“挑礼”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挑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挑”和“礼”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挑”有挑选、挑剔的意思,“礼”则指礼仪、礼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用来形容对礼仪的过分讲究。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挑礼”这个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礼仪的重视。在某些社会背景下,挑礼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在现代社会,过分的挑礼有时会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繁文缛节。
“挑礼”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拘谨、刻板的印象,有时也可能让人感到压力和不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挑礼的人,他们对餐桌礼仪、着装规范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态度有时能带来秩序和美感,但过度的挑礼也可能让人感到不自在。
在诗歌中,可以将“挑礼”融入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挑礼之风,传承千年, 礼仪之邦,美名远扬。 细节之中,见真章, 文化之根,深植心房。
在视觉上,“挑礼”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礼仪场景,如《甄嬛传》中的宫廷礼仪。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古代宫廷音乐的庄重和典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etiquette snob”(礼仪势利眼)或“protocol perfectionist”(礼仪完美主义者),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情况和含义。
“挑礼”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人对礼仪的重视,也体现了对细节和完美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差异,提升沟通的精准度和深度。
1.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