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1:26
“兄死弟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哥哥死了,弟弟接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继承制度或规则,即在某些情况下,哥哥去世后,弟弟会接替哥哥的位置或职责。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家族或社会中的继承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和责任传承。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比喻某种接替或继承的情况,不一定局限于家族关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特定的继承法或历史**。
同义词:
反义词:
“兄死弟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继承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兄死弟及”这样的成语反映了家族内部的秩序和规则。在某些社会或文化背景下,这种继承制度可能被视为一种稳定因素,有助于维护家族或社会的秩序。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责任、忠诚和传统。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族纽带的重视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讨论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或者在历史研究中探讨古代社会的继承制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兄死弟及,血脉相连,传承不息,家族之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家族会议的画面,其中弟弟接过哥哥的权杖,象征着权力的传递。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仪式中的鼓声和号角声,强调这种继承的庄严和正式。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继承制度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日本的家族企业中,可能会有“家督继承”的概念,与“兄死弟及”有相似之处。
“兄死弟及”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继承制度,也体现了家族观念和血缘关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制度可能不再普遍,但这个成语仍然具有文化和历史的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的传统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1.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3.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
4.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