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9:52
忍笑:指在不应该或不适宜笑的场合,控制自己不笑出来的行为。字面意思是通过意志力抑制笑的冲动。
忍笑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忍”(抑制、控制)和“笑”(表达快乐或幽默的行为)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忍笑的用法较少见,更多出现在现代文学和口语中。
在某些文化中,忍笑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现,尤其是在悲伤或正式的场合。例如,在东亚文化中,忍笑可能被视为对他人情感的尊重。
忍笑可能带来一种内心的紧张和释放的混合感受。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尴尬、无奈或内心的喜悦与外在表现的冲突。
在参加一个严肃的会议时,我听到一个同事不小心说了一个双关语,我努力忍笑,以免破坏会议的严肃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悲伤的旋律中,我忍笑,
内心的喜悦如潮水般涌动,
表面的平静,掩盖不了,
那跳跃的灵魂,在暗中欢笑。
忍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面部肌肉紧绷,努力控制不笑出来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周围人严肃的对话声与内心笑声的对比。
在不同文化中,忍笑的意义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幽默和笑声可能更被接受,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忍笑可能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现。
忍笑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应用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情感控制,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的规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忍笑的细微差别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