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57:34
词汇“恻悯”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恻”和“悯”。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恻悯”进行深入分析。
“恻悯”的字面意思是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其中,“恻”表示内心深处的悲伤或同情,“悯”则指怜悯或同情。结合起来,“恻悯”描述了一种深刻的、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恻”和“悯”都是古代汉语词汇,源自《说文解字》。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这两个字常被用来描述人的道德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恻悯”逐渐被用来形容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在**传统文化中,“恻悯”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慈悲”紧密相关。它强调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是社会和谐与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恻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关怀。它让人联想到善良、同情和无私的爱,激发人们对他人痛苦的共鸣和帮助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对流浪动物的恻悯,她不仅自己照顾这些动物,还动员周围的人一起参与,这种行为深深触动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恻悯”:
春风拂过枯枝,
恻悯之心如泉涌。
世间苦难多,
愿以慈悲渡众生。
“恻悯”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色调,如淡蓝色或粉色,以及温柔的音乐,如钢琴曲或小提琴独奏,这些都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和怜悯。
在英语中,“compassion”和“mercy”可以与“恻悯”相对应。虽然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通过对“恻悯”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表达深切同情和怜悯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情感表达,使我能够更准确地传达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
1.
【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恻,痛也。 、 《广雅》-恻,悲也。 、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 《汉书·淮南宪王钦传》-朕恻焉不忍闻。 、 《汉书·鲍宣传》-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
【组词】
凄恻、 恻痛
2.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