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6:08
词汇“应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适应社会、适应世界或适应环境。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事物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或社会的要求。
在文学中,“应世”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从纨绔子弟到逐渐理解并适应社会的过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评价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例如:“他很会应世,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融入。”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个体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应世。
“应世”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中的“应乎天而应乎人”,意指顺应天命和人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适应社会和环境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应世”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礼”相联系,强调个体应该适应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与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关联。
“应世”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灵活调整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适应能力是值得赞赏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非常应世,无论在哪个团队都能迅速融入并发挥作用,这让我深刻理解了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应世”:
春风拂面,万物应世而生,
绿意盎然,生命之歌悠扬。
“应世”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广阔的草原上,面对着变幻莫测的天空,他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这个世界,准备迎接任何挑战。
在英语中,“应世”可以对应到“adapt to the world”或“fit into socie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通过对“应世”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适应能力在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