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29
“戮罪”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戮”和“罪”两个字组成。其中,“戮”字意为杀戮、处死,而“罪”字则指犯罪、过错。因此,“戮罪”字面意思是指对犯罪者进行处死或惩罚,以消除其罪行。
在文学作品中,“戮罪”常用于描述对重大罪行的严厉惩罚,如历史小说中对叛国者的处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和历史讨论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历史学,“戮罪”用于描述古代对犯罪者的死刑执行。
同义词“处决”和“死刑”强调了法律程序和执行方式,而“诛杀”则带有更强烈的道德或政治意味。反义词“赦免”和“宽恕”表达了免除惩罚或给予原谅的概念,“释放”则是指从监禁中解放出来。
“戮”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杀戮。“罪”字则源于古代的“辠”,后因与“皇”字形近而改为“罪”。这两个字组合成“戮罪”,反映了古代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
在**古代,法律对重大罪行如叛国、谋反等常采取戮罪的方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死刑仍然存在,但公众对死刑的看法更加多元化,有人主张废除死刑,认为生命权至高无上。
“戮罪”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残酷和法律的严厉。在个人情感上,这个词可能引发对正义与道德的深思。
在讨论历史**或法律问题时,我可能会使用“戮罪”这个词来描述古代对犯罪者的严厉惩罚,以此来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和历史的教训。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悲剧的诗歌时,我可能会写道:
在那古老的城墙下,
戮罪的声音回荡,
无辜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历史的悲歌永不停歇。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刑场上,行刑者手持利刃,等待命令。背景音乐可能是沉重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悲壮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xecution”(处决)或“capital punishment”(死刑),它们在概念上与“戮罪”相似,但文化和法律背景有所不同。
“戮罪”这个词深刻反映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社会对正义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能丰富词汇量,还能增进对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1.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引证】
《说文》-戮,杀也。字亦作剹。 、 《周礼·掌戮》注-戮谓膊焚辜肆。 、 《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 《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组词】
戮佞、 戮身、 戮挫、 戮杀、 戮害、 戮罪、 戮死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