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8:08
正信: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正确的信仰或信念,强调的是信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语境中,正信可能特指对某一教义的正确理解和遵循。
正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正”意味着正确、正当,“信”意味着信仰、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和哲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调信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在许多文化中,正信被视为个人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多元的社会中,正信的概念有助于维护和谐和社会秩序。
正信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定和正直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依然坚守信念的人,激发人们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正信可能体现在对家庭、朋友或事业的忠诚和信任上。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朋友的正信而选择支持他们的决定,即使这些决定在短期内可能带来困难。
在诗歌中,正信可以被用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正信如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在黑暗中,我们不曾迷失方向。
正信可能让人联想到教堂的钟声、寺庙的香烟或清真寺的诵经声,这些声音和景象都与**信仰和正信紧密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正信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正信可能更多地与教的教义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正信可能与或道教的教义相关。
正信是一个在*、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强调信仰的正确性,还强调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和精神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信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