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4:40
词汇“四面碑”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四面碑”字面意思是指一个有四个面的碑。通常,碑是指竖立的石碑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纪念物,用于纪念重要人物、**或作为界标。如果一个碑有四个面,那么它可能是一个立方体形状的碑,每个面都刻有不同的内容。
由于“四面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然而,我们可以想象它在描述某些特定的纪念碑或历史遗迹时可能会被使用。
同义词:四角碑、四边碑 反义词:单面碑
由于“四面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根据碑的形状和功能直接创造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四面碑可能被用作多功能的纪念物,每个面都代表不同的意义或历史时期。
对于我来说,“四面碑”可能联想到古老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庄重和神秘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可能没有直接遇到过“四面碑”,但它让我想起了参观历史博物馆时看到的各种古代碑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光的长河中,
四面碑静静矗立,
每一面都是一段历史,
诉说着过往的风云。
想象一下,站在一个四面碑前,你可以看到每个面上不同的雕刻,听到风吹过碑文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纪念物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
“四面碑”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纪念物的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丰富性的认识。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