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38:08
“仆散”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仆人散去或散开。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指的是仆人们各自离开去做自己的工作,或者在某种**或活动结束后,仆人们散去。
在文学作品中,“仆散”可能用来描绘一个场景的结束,如宴会或**后,仆人们开始收拾并离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历史场景或古代生活时,它可能出现在历史小说或电视剧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结构或家庭管理。
“仆散”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仆人的角色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研究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古代**,仆人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庭管理方式。因此,“仆散”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于我来说,“仆散”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感和距离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庭院、宴会和仆人们的忙碌身影。这种联想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遥远的美感。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剧时,我可能会遇到它,从而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庭院深,仆散影随风。”
想象一个古代庭院,月光下,仆人们轻轻散去,留下一片宁静。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场景和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中世纪欧洲的仆人或日本的侍从。
“仆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1.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2.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