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3:20
词汇“武闱”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关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武闱”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武闱”字面意思指的是武科考试的场所,特指古代**选拔武官的考试地点。在科举制度中,与文举相对,武举是选拔武官的考试,而“武闱”就是进行这种考试的特定场所。
“武闱”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一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在古代社会,武闱是选拔武官的重要机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力的重视。武闱的存在,也是古代文武分治思想的一个体现。
提及“武闱”,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武士的英勇、武艺的精湛,以及科举制度的严谨和公平。这一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在现代生活中,“武闱”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话题时,可以用来丰富表达,增加论述的历史感和深度。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运用“武闱”这一词汇,构建古代武举考试的场景,增强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结合古代武闱的场景,可以联想到古代战鼓声、武士们的呐喊声,以及武闱内外的紧张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军事学院或武士选拔制度,但具体名称和形式会有所不同。
“武闱”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不多,但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科举制度和文化传统。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闱】
(形声。从门,韦声。本义: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闱,宫中之门也。 、 《周礼·保氏》-使其属守王闱。 、 《仪礼·士虞礼记》注-闱门,如今东西掖门。
【组词】
闱闼、 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