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6:25
死仗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场非常艰难、残酷的战斗,通常意味着双方都会付出巨大的牺牲,战斗结果难以预料,且往往伴随着惨重的伤亡。
在文学作品中,“死仗”常用来形容战争场景的惨烈,如“他们在战场上打了一场死仗,最终双方都伤亡惨重。”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艰难的斗争或竞争,如“这次项目竞标是一场死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死仗”特指那种双方都不退让、必须决出胜负的战斗。
“死仗”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军事冲突中的极端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任何形式的激烈竞争或斗争。
在文化中,“死仗”常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不屈。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受到了“死仗”的压力,那次考试对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必须全力以赴,最终虽然艰难,但成功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死仗”:
在那片荒凉的战场上,
勇士们展开了一场死仗,
血与火交织,
生与死较量。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硝烟弥漫,士兵们奋不顾身地冲锋,背景音乐是沉重的大提琴和悲壮的号角声,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死仗”的悲壮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loody battle”或“fierce strugg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艰难和残酷的意味是相似的。
通过对“死仗”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色彩。这个词汇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任何艰难的斗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韧不拔,同时也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仗】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同本义。
【引证】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仗剑从之。 、 《史记·刺客列传》-独行仗剑至韩。
【组词】
仗斧、 仗节、 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