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3:24
“三檐四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建筑物有三层屋檐和四匹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观或装饰华丽。
在文学作品中,“三檐四马”常用来描绘宫殿、庙宇或其他重要建筑的雄伟景象,强调其宏大和庄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历史建筑或旅游景点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些古代建筑的特点。
“三檐四马”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与古代建筑的风格和装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宏伟建筑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建筑不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三檐四马”这样的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建筑美学和象征意义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皇宫、庙宇等重要建筑,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在参观故宫时,导游详细介绍了“三檐四马”的建筑风格,让我对古代建筑的宏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檐四马映日辉,古韵今风共长天。”
想象一座三檐四马的宫殿,金色的屋檐在阳光下闪耀,风中传来远处钟声的回响,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描述的是不同类型的宏伟建筑,如欧洲的哥特式大教堂或印度的宫殿。
“三檐四马”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建筑的外观,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1. 【四马】 四马是拆字格,"骂"字的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