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0:14
词汇“扇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扇翣”进行分析:
“扇翣”(shàn shà)是一个复合词,由“扇”和“翣”两个字组成。其中,“扇”指的是扇子,一种用来扇风或作为装饰品的物品;“翣”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大扇子,通常由宫廷中的侍从手持,用以遮阳或作为仪仗。因此,“扇翣”可以理解为一种大型的、用于仪式或礼仪场合的扇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扇翣”常用来描述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场景,如《红楼梦》中就有对扇翣的描述,用以展现贵族生活的奢华和仪式感。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
同义词:仪扇、宫扇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在现代几乎不使用,所以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扇”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扇动、扇风;“翣”字在古代文献中多指大扇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扇翣”这个词汇逐渐淡出日常语言,成为历史和文学研究的对象。
在**古代,扇翣是宫廷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是一种礼仪用品,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对于现代人来说,“扇翣”可能会唤起对古代宫廷生活的好奇和想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怀旧情感。
由于“扇翣”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参与历史重现活动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扇翣”来营造古代宫廷的氛围,如:“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扇翣轻摇,映衬着皇家的威严。”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宫廷中,侍从手持扇翣,缓缓摇动,伴随着宫廷音乐的悠扬,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礼仪用扇也可能存在,但具体名称和使用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扇子”(うちわ)在某些仪式中也有类似的作用。
“扇翣”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加文化底蕴。
1.
【扇】
(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 、 《礼记·月令》。注:“用竹葦曰扇。”-乃修阖扇。
【组词】
扇板、 扇扉、 窗扇;隔扇;火狐皮帽的耳扇
2.
【翣】
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引证】
《说文》-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从羽,妾声。 、 《周礼·女御》-后之丧持翣。 、 《周礼·御仆》。注:“棺饰也。”-大丧持翣。 、 《周礼·缝人》-衣翣柳之材。 、 《礼记·檀弓》。注:“棺之墙饰。”-设蒌翣。 、 《礼记·檀弓上》-饰棺墙,置翣。
【组词】
翣柳、 翣翣
扇。
【引证】
《小雅·广服》-大扇谓之翣。 、 《仪礼·既夕礼·燕器》。注:“扇也。”-杖笠翣。 、 《淮南子·说南》。注:“扇也。”-被裘而以翣翼。 、 《礼记·少仪》-手无容,不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