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18
词汇“倾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倾”通常指倾斜或倾倒,“没”则指沉没或消失。因此,“倾没”可以理解为某物倾斜并最终沉没或消失的状态。
由于“倾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倾”和“没”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的物理或象征性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倾没”可能与历史**、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等相关联,用以描述某种不可逆转的衰败或消失。
由于“倾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倾没”用于描述一个文明的衰落,或一个组织的崩溃,赋予作品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相似的概念,如英语中的“sink”和“collapse”。
“倾没”作为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它可以提供一种深刻的表达方式,帮助传达某种不可逆转的衰败或消失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