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7:58
词汇“内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内寇”字面意思是指内部的敌人或叛徒。其中,“内”指的是内部,“寇”通常指外来的侵略者或敌人,但在“内寇”中,它指的是内部的敌人。
在文学作品中,“内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内部的背叛者或破坏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政治或军事讨论中可能会出现。
“内寇”这个词可能是由“内”和“寇”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内部的敌人。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见。
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政治背景下,“内寇”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背叛国家或组织的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特定的政治讨论中。
“内寇”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和危险的联想,它让人想到背叛和破坏,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不安。
由于“内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这个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内寇”用于描述一个故事中的反派角色,或者用来象征某种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内寇”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紧张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内部的敌人,例如英语中的“traitor”或“insider threat”。
“内寇”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于内部背叛和破坏的描述。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但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寇】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 、 《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寇贼奸宄。 、 《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 《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 、 《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 《资治通鉴》-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
【组词】
寇戎、 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 寇剽、 寇钞、 寇攘、 寇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