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31
“凶忍”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凶”和“忍”。其中,“凶”通常指凶恶、凶猛、不吉利或有害的;“忍”则指忍受、忍耐或克制。结合起来,“凶忍”可以理解为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具有凶恶且能忍耐的特质,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外表凶狠但内心坚韧或有耐力的人或动物。
在文学作品中,“凶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如一个外表凶狠但内心深处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忍耐的反派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种动物,如狼或虎,它们既凶猛又具有极强的生存忍耐力。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动物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行为模式或性格特征。
“凶忍”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凶”和“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性格或行为的新词汇。
在**文化中,“凶忍”可能与传统的“忍辱负重”观念相联系,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忍耐的重要性。
“凶忍”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凶猛的恐惧,也有对忍耐的敬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那些表面上严厉或凶狠,但实际上非常有耐心和忍耐力的人,这种特质可能会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其价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他如凶忍的狮子,不动声色地守护着他的领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狼在雪地中孤独行走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而有力的,传达出一种凶忍的氛围。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ferocious yet enduring”来描述类似的特质。
“凶忍”这个词在描述人物或动物时,提供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视角,它不仅仅强调了凶猛,还强调了在逆境中的忍耐和坚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忍】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忍,能也。 、 《广雅》-忍,耐也。 、 《论语·八脩》。皇疏:“忍,犹容耐也。”-是可忍也。 、 《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忍之。 、 《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 《吕氏春秋·去私》-忍所私以行大义。 、 清·林觉民《与妻书》-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组词】
忍事、 忍容、 忍顺、 忍从、 忍羞、 忍气、 忍垢、 忍丑、 忍耻、 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