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8:07
词汇“履绳”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履绳”这一词汇的分析:
“履绳”字面意思是指踩在绳子上行走,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保持平衡或前进。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原则或遵循规则。
由于“履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它来象征人物在困境中坚持道德或原则。
“履绳”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它可能是由“履”(行走)和“绳”(绳子)两个字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坚持原则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履绳”这样的词汇可能在强调道德坚守的语境中出现。
“履绳”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敢、坚定和不易妥协的情感反应。它可能激发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决心。
由于“履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履绳”来比喻人物在复杂情感中的坚持:
在爱的波涛中履绳而行,
不畏风浪,只为心中的灯塔。
“履绳”可能让人联想到杂技演员在高空绳索上行走的画面,或者是紧张刺激的音乐,如电影中的悬疑背景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履绳”的词汇,但类似的比喻可以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如英文中的“walking a tightrope”。
“履绳”这一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用于描述在困难中坚持原则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需要描述复杂情感或行为时。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绳】
(形声。从糸(mì),蝇省声。本义: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绳,索也。 、 《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易·系辞传》-作结绳而为网罟。 、 《诗·小雅·采绿》-言纶之绳。 、 《庄子·胠箧》-民结绳而用之。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
【组词】
绳床、 绳缢跌扑、 绳文、 绳桥、 绳头、 绳戏、 绳络、 绳床瓦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