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7:49
垢面:字面意思是指脸上沾满污垢,形容人因长期不洗脸而显得肮脏、不整洁。基本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外貌或状态,尤其是在贫困、困苦或流浪等情境下。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垢面”常用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或流浪者的形象,如在描述乞丐、流浪汉或贫困者时。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描述某人“脏兮兮的”或“不修边幅”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专业领域:在医学或卫生领域,可能会用“垢面”来形容长期不洁面导致的皮肤问题。
同义词:脏兮兮、不修边幅、蓬头垢面 反义词:洁净、整洁、清爽
“垢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垢”指污垢,“面”指脸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外貌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清洁和整洁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垢面”往往带有负面含义,与贫困、不幸或社会边缘化联系在一起。
“垢面”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到贫困、苦难和不卫生,可能会引起同情或厌恶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些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时,可能会间接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垢面的孩子,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看到“垢面”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脏乱的街道、流浪者的形象,或是某些描绘贫困的影视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rty face”或“unwashed face”,但这些表达不如“垢面”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垢面”这个词虽然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外貌特征,但它背后蕴含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一个丰富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内涵。
1.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