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8:58
反脸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网络新造词。根据字面意思,“反脸”可以理解为“翻脸”的意思,即突然改变态度,变得不友好或敌对。
由于“反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口语中,如果有人使用这个词,它可能是在描述某人突然改变态度,变得不友好或敌对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性格的突变或者情节的转折。
由于“反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翻脸”演变而来,或者是某个地区方言中的表达方式。
在某些社会或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避免“反脸”的行为,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不成熟的表现。在强调和谐与稳定的社会中,保持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被认为是重要的。
“反脸”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不和谐。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突然的背叛或失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突然改变态度,变得不友好或敌对,可以使用“反脸”这个词汇来描述这种情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反脸”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复杂性格或者情节的意外转折。
由于“反脸”涉及到态度的突然改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戏剧性的表情变化或者紧张的音乐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反脸”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比如英语中的“turn hostile”或“change face”。
“反脸”这个词汇虽然不是常用词汇,但它能够简洁地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际互动。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