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23:50
庇荫 的字面意思是指树木或其他高大物体提供的遮蔽,使下面的区域免受阳光直射。基本含义扩展到提供保护或安全的环境,常用于比喻意义,表示受到某人或某物的保护或照顾。
“庇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庇”(保护)和“荫”(遮蔽)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诗经》中就有“庇荫”的用法,表示树木的遮蔽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性的保护。
在**文化中,“庇荫”常与自然和谐、家族保护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观念中,家族长辈对晚辈的照顾和保护被视为一种“庇荫”。
“庇荫”给人以安全、宁静和保护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家庭、自然环境、安全感等。
在个人生活中,“庇荫”可能让我想起童年时在祖父母家的大树下玩耍的情景,那种被自然和家人双重保护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在岁月的庇荫下,我学会了坚强,每一片叶子的摇曳,都是时间的低语。”
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鸟鸣声在耳边回响,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庇荫”。
在英语中,“shade”或“shelter”可以部分对应“庇荫”的概念,但“庇荫”更强调保护和安全感。
“庇荫”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比喻意义的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庇】
(形声。从广,比声。“广”(yǎn),甲骨文、金文象屋顶屋墙。从“广”表示与房屋等有关。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庀-庇,荫也。 、 《考工记·轮人》-弓长六尺,谓之庇轵。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荫】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荫,草阴也。 、 《广韵》-荫,草阴地也。 、 《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赵盂视荫。 、 《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荫嘉谷。 、 《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荫不祥之木。 、 《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 《荀子》-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组词】
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